“张律师,我家人被叫去谈话三次,第三次就没回来了。办案人员说涉嫌受贿,可我家人一再强调自己没有收过一分钱,最多只是和朋友合伙开了个公司,做的项目和他单位的差不多。是不是搞错了?”
这是一则家属的私信留言,类似的问题并不少见,很多人误以为“没收钱就不是犯罪”“开公司是正常市场行为”,但实际上,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

图片为AI制作,仅作示意参考
你可能不知道,《刑法修正案(十二)》专门增设了一个新罪名,叫做“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目前已成为查办国企系统案件的重点领域。
通俗来说:只要是国企高管、关键岗位人员,在职期间自己开公司、或者与他人合伙经营,并从事与本单位相似、相同的业务,并且从中盈利——就可能涉嫌犯罪。
不是必须要收贿,只要“利用职权+从业经营+盈利”这三点同时存在,就可能踩线。
这个罪名的几个关键点是:
1、 你有没有在明知身份受限的情况下,仍然从事了和单位类似的业务?
2、你开的公司是不是借用了你在国企的资源、人脉、项目渠道?
3、你有没有通过职务便利帮助公司中标、谈项目、拿业务?
4、你有没有从中获得经济收益?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即使没有现金交易、没有“送钱送物”,也可能构成犯罪。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家属会觉得“没有证据啊”“只是违纪啊”,但办案机关却认定为违法行为,甚至采取留置措施——根源就在于这个法律变化带来的“认知落差”。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按规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的,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特别巨大的,将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实务中,涉及金额、职权大小、参与时间长短等,可能都会影响最终走向。
提醒所有国企体系的家属和当事人:这个新罪名已成为办案机关重点关注的领域,特别是在查办受贿案件时,一旦发现国企人员开公司,就容易顺带启动调查。
所以,与其抱着“只是开公司又没拿钱”的侥幸心理,不如尽早厘清边界、依法核查行为合规性。这样才是对家人真正的保护。

作者简介:
张智勇,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主任,执业29年来代理了贵州省原副省长王晓光案、云南原省委常委政协副主席黄毅案、贵州省原副省长李再勇案、贵州省原政协副主席周建琨案4件省部级职务案,厅级数十件,以及国企、私企人员等各类受贿行贿案上百件,办理了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重庆不雅视频赵红霞案、四川交警开房丢枪案等案,让多人无罪释放。张智勇律师只做刑事案件,擅长职务辩护,行贿,经济犯罪、程序辩护等各类刑案,不畏强权,敢于发声,始终秉持正义至上的执业原则积极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带领团队办理各类刑事案件近万件,数百件取保不起诉判决无罪案例,为众多当事人实现了无罪释放,赢得了委托人的广泛信赖与高度认可。
分享到:
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是西南地区首家刑案专业化律师事务所,团队旗下汇聚了一大批知名刑事律师、法学专家、博士等人才为确保办案质量,智豪律师作为首家向社会公开承诺所承接刑事案件均由律师专业团队集体讨论,共同制定团队辩护代理方案——“集体智慧、团队资源”,结合刑事领域积累的广泛深厚的社会关系资源及刑事辩护的实战经验,“为生命辩护、为自由呐喊”。
免责声明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根据网站上的联系方式在两周内速来电、来函与智豪团队联系,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