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罪145万量刑多少?可以判缓刑吗?留置阶段全退赃、坦白,罚金会判多少?
家属咨询:
张律师,我家人因为受贿被留置,金额是145万元。其中45万元没真正收到,是对方说好了准备给,但还没给。他现在在监察委阶段已经全额退赃了,而且主动交代了另外90万元,是调查人员原来没掌握的。他态度也很好,我们家人就很担心:这种情况怎么判?有没有缓刑的可能?罚金大概会是多少?
张律师答复:
这个案子我看下来,关键看以下几个问题:涉案金额的认定、哪些是既遂哪些是未遂、退赃与供述的价值、是否存在从轻或者缓刑的空间。下面我详细回答一下。
01、145万元的受贿,属于什么量刑档次?
根据《刑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2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属于“数额巨大”,应当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所以,涉案145万元,法律上属于“数额巨大”,量刑的法定区间是3到10年之间。
02、45万元没有拿到,这部分怎么处理?
如果这45万元是还没实际交付的,仅仅是对方说愿意给,或者谈好了准备给,办案机关有证据能证明这个“承诺”存在,但钱还没到账,那有可能属于“犯罪未遂”。
根据《刑法》:犯罪未遂的,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能不能把这部分定成“未遂”,要看有没有确切的证据,比如聊天记录、录音、对方证言等。
03、权钱交易的隐蔽辩点
在每一起受贿犯罪事实中,我们都会细致审查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不明显”的情况。正常工作职权下的服务: 有些情况下,行为人可能是在履行正常工作职责,为管理服务对象进行咨询、分析,或提供技术劳务支持。如果并非明确索要财物,而是对方强行给予,或者这些“帮助”并未直接导致国家利益受损,那么这些情节都有可能作为酌定从轻的理由。这需要对每一笔受贿事实进行深入剖析,查清其背后的真实性质。
主动索要还是被动接受: 是明确向对方索要钱财,还是对方主动、强行给予,这反映了行为人主观恶性的深浅,也会影响量刑。
04、全额退赃和主动交代,有没有从轻空间?
你说你家人已经退了全部的赃款,而且主动交代了办案人员原来没掌握的90万元,这个非常关键。
根据目前的司法政策,这些属于如实供述调查机关没有掌握的犯罪事实、认罪认罚的情节,是法定从宽量刑的依据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主动交代未掌握的事实,不等于自首,只能作为从宽量刑的情节使用。对于立功,只有帮助破案、检举他人犯罪、提供重要线索等才可能构成立功。
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全额退赃 + 主动供述未掌握部分 + 态度好,这三个情节对量刑确实是有帮助的。
05、有没有缓刑的可能?
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犯罪分子,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无再犯危险、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
尽管本案法定刑幅度为3年以上10年以下,但如果能够争取量刑在三年以下,结合坦白、退赃、如实供述等从宽情节,有可能争取缓刑。特别是在案件发生于十八大之前,且未明显谋取非法利益,缓刑的争取空间更大。
从我以往的经验来看,虽然涉案金额是145万元,但如果:
有一部分(比如这45万元)能认定为“未遂”;
已全额退赃;主动供述事实、认罪认罚;没有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后果;没有前科;有身体疾病等情节;
在这些因素综合下,是存在争取缓刑的可能性的。
我印象很深的是,我们曾经办理过一个受贿金额一百多万元的案子,退赃到位,提前谋划,辩护成功,最后法院判处了三年,宣告缓刑。
当然,能不能缓刑还要结合当地的司法态度,以及检察院是否支持认罪认罚建议等情况来综合判断。
06、罚金会是多少
罚金是法定附加刑,不能免除。但从实际办案中看,多数法院会结合犯罪金额的情况适度酌定,一般按受贿金额的10%左右来判比较多。
你家人估计罚金大概会在10万到14万之间。
最后提醒几点:
这类案件,是否能争取从轻甚至缓刑,不只是看金额,更要看行为细节和态度表现;
留置阶段的材料、讯问笔录、证据收集的合法性,都会影响到最终结果;
律师能做的,不只是等开庭,而是从调查开始帮家属审查程序、准备证据、制定辩护策略,这对未来开庭时是否能争取缓刑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简介:
张智勇律师,资深刑事辩护专家,现执业于智豪律师事务所,长期专注于职务犯罪、监察调查、刑事辩护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探索。多年来办理大量监察调查和职务犯罪案件,尤其擅长监察阶段的律师间接介入策略和留置阶段的非会见式辩护,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经典成功案例。
在业内率先提出并深入研究了“间接介入”和“留置顾问”法律实务方法,著有多篇学术论文和专业文章,影响深远,广受好评。
分享到:
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是西南地区首家刑案专业化律师事务所,团队旗下汇聚了一大批知名刑事律师、法学专家、博士等人才为确保办案质量,智豪律师作为首家向社会公开承诺所承接刑事案件均由律师专业团队集体讨论,共同制定团队辩护代理方案——“集体智慧、团队资源”,结合刑事领域积累的广泛深厚的社会关系资源及刑事辩护的实战经验,“为生命辩护、为自由呐喊”。
免责声明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根据网站上的联系方式在两周内速来电、来函与智豪团队联系,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