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就一定坏?你就一定好?你我若坐上那把交椅,会不会也一样?
在公众舆论场中,贪官落马常常引发一片欢呼。然而,作为一名律师,我认为我们应当超越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深入探讨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制度对人性的约束。
人性并非黑白分明。正如荀子所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并非否定人性中的善,而是强调善的行为需要后天的教化与制度的约束。在权力的诱惑下,即便是初衷良善的人,也可能因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衡而走向腐败的深渊。
历史上,许多国家都曾面临类似的问题。法国财政大臣让-巴蒂斯特·柯尔贝尔曾形象地描述税收:“向人民抽税,就像拔天鹅的羽毛一样,关键是要尽可能地拔毛,但又不让天鹅被痛到。”这句话揭示了权力运作中的微妙平衡,也反映了制度设计的重要性。
在文学作品中,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通过描绘守财奴葛朗台的形象,揭示了金钱对人性的腐蚀。葛朗台的贪婪不仅毁了自己的家庭,也让他在金钱的奴役下失去了人性的光辉。
作为律师,我们的职责不仅是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更是通过法律的视角,帮助社会理解和反思制度与人性的关系。在面对官员的腐败行为时,我们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但同时也要思考制度设计是否存在漏洞,是否给予了过多的权力而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
人性的复杂性提醒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个体行为归咎于个人品质的好坏。正如俄罗斯作家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在其作品中所揭示的,制度的缺陷往往是导致社会问题的根源。
因此,面对官员的落马,我们应当在谴责其行为的同时,深入探讨制度的完善与监督机制的建立。只有通过制度的力量,才能更有效地防范腐败,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在这个过程中,公众的监督、媒体的报道以及法律的制裁,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以敬畏规则的态度,参与到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中,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引用一句古语:“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让我们以历史为镜,反思人性的复杂,敬畏规则的力量,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正、透明的社会。

你我若坐上那把交椅,会不会也一样?
很多人看到某官员落马,第一反应是愤怒:“太贪了!”第二反应是讥讽:“活该!”可很少人愿意冷静想想——如果那个位置是你我,如果你在长期不受监督、权力膨胀、诱惑围绕的环境中,你真能保证比他更清廉?
人性最大的危机,是当你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的时候。
我们太容易在道德高地上批判别人,而忘记自己未曾经历同样的权力试炼。正如作家威廉·戈尔丁所说:“人类文明只是贴在野兽皮上的一层薄膜。”你看不见自己,也看不清欲望的形状。
古人云:“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句源自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的经典名言,不是针对哪一个国家,而是指向人类共同的人性底层。
当监督缺席,权力就会自动发酵,最终将掌权者与周围的人一起吞噬。
苏格拉底说:“最难的胜利,是战胜自己。”这话放在权力场中尤为刺耳。那些看似威风八面的落马官员,有的也曾年少意气、有的也曾立志清廉,但在长期诱惑与习惯的消磨下,最终没能战胜的是内心深处的那点贪婪、自负和麻痹。
你能确定自己不会吗?真能吗?当所有人都在向你敬酒拍马,当你的批示变成千万利润的开关,当你做出任何一个不当决定都没人敢纠正时——你还会坚守最初的界限吗?
制度不是为了对付坏人,而是为了预防普通人变坏
我们误解了一件事:以为法律和制度是针对坏人设计的。错。它们真正存在的价值,是为了防止普通人在特殊位置上变坏。
黑格尔说:“人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从不记取教训。”每一次大案要案背后,总有人事后义愤填膺,却没有真正反思制度怎么会让这样的权力“长期失控”。
落马官员的警示,不只是“别贪”,更是——别以为自己可以例外;别以为自己能控制欲望;别以为在权力面前,别人会永远说真话。
人性的黑洞,需要制度点灯
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两匹狼,一匹是善,一匹是恶,谁强大?看你喂哪一匹。”而制度,就是把喂恶狼的手绑住,逼你只喂那只善良的狼。
制度不是用来怀疑个人的,而是为了守住全体人的边界。一个好的制度,是让你再想贪,也找不到口子;就算你自认例外,条条杠杠也会让你踩刹车。
最可怕的不是恶,而是长期的无知与纵容。这些年落马的不是一两个,而是一批又一批,有人惊呼“怎么这么多”,但真相是:早就有苗头,只是制度没能及时制衡,人们没能及时叫停。
承认普通,敬畏规则——才是对人性最深的尊重
请记住这句话: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有的只是能不能在欲望面前守住底线的普通人。
那些落马的官员,某种意义上,不过是无数“我可能成为的样子”的前车之鉴。所以,当我们看到他们的结局时,不是幸灾乐祸,而是应该默默问自己一句——如果我坐在他的位置,我会怎么做?
不自欺,是一个人内在成熟的开始;能设限,是对未来最大的保险。
正如《论语》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当我们面对那些跌倒的身影时,不仅要从中学会远离诱惑,更要思考怎样的制度设计,能让我们自己未来不至重蹈覆辙。
结语:我们不是比他们更好,只是还没遇到那样的考验
我们不是站在道德高地上的圣人,我们只是还没有机会站到那个让人迷失的权力节点。这个世界需要公正,需要法治,但最终还要靠制度去驯服人心的野马。
愿我们都能在欲望来临前设下界限;在诱惑靠近时心怀敬畏;在看见别人倒下时,学会提醒自己,不要轻易以为自己不会。
——这,才是那些落马官员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

作者简介:
张智勇律师,资深刑事辩护专家,现执业于智豪律师事务所,长期专注于职务犯罪、监察调查、刑事辩护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探索。多年来办理大量监察调查和职务犯罪案件,尤其擅长监察阶段的律师间接介入策略和留置阶段的非会见式辩护,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经典成功案例。
在业内率先提出并深入研究了“间接介入”和“留置顾问”法律实务方法,著有多篇学术论文和专业文章,影响深远,广受好评。
分享到:
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是西南地区首家刑案专业化律师事务所,团队旗下汇聚了一大批知名刑事律师、法学专家、博士等人才为确保办案质量,智豪律师作为首家向社会公开承诺所承接刑事案件均由律师专业团队集体讨论,共同制定团队辩护代理方案——“集体智慧、团队资源”,结合刑事领域积累的广泛深厚的社会关系资源及刑事辩护的实战经验,“为生命辩护、为自由呐喊”。
免责声明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根据网站上的联系方式在两周内速来电、来函与智豪团队联系,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