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受贿案一方“反常认罪”,两人是夫妻,其中可能有隐情吗?
“我爸被留置的第七天,我妈也被留置了,真的好崩溃。”
这是一位网友在后台留给我们的一段话。那天是深夜,她只说了一句,后面就没有再发。
她的故事,其实并不是个案。
一个半月后,她再次发来私信,说她妈妈已经解除了留置,但同时被口头告知,案件仍将起诉,因为涉嫌“共同受贿”;而她的父亲在被留置三个月后,案子已经进入起诉阶段,交到当地检察院。
她还提到,了解到父亲对部分被指控的金额并不认可,但却又态度坚决地选择认罪认罚,让她倍感困惑。
这背后,可能藏着的是许多职务类案件的共性困境。

图片为AI制作,仅作示意参考
01、留置,不只是一个人的事
在一些典型的职务犯罪案件中,我们确实接触过不仅是一人被留置,而是一家两人、甚至三人相继被采取措施的情况。
有的是夫妻同日被带走,有的是前后相隔一周,也有的是一个月后才发生。
这一“连锁反应”的背后,往往意味着案件线索中存在某种交集,例如家庭账户共用、名下财产交叉,或是涉及款项流转不清等问题。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家属必须迅速意识到自己也可能是办案机关调查链条上的“节点”,轻率的言行、非专业的应对,甚至“好心配合”或“情绪表态”,都有可能成为调查材料的一部分。
02、不要踩“关系论”的坑,更不能内耗式“自保”
我们接触到不少家属在第一时间本能地选择“找人、托关系”,想尽办法去“疏通”。
但实务经验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些做法在留置案件中,不仅无效,反而可能带来风险。
纪律审查与监察调查有其高度封闭、独立的运行机制,所谓“有关系能说得上话”的思路,在此几乎无处着力。
相反,有些人因为话多嘴快、言辞不慎,甚至让自己“意外入局”。
所以我们一直提醒当事人和家属:留置之下,最忌讳的是慌乱与内耗。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稳住情绪,冷静思考,合法应对。
03、为什么有人明知指控有误,却还是选择认罪?
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位网友的父亲明确认为指控金额“有问题”,但却态度坚决地表示认罪认罚。
这种选择,表面上看似“矛盾”,但在有些案子里,我们曾经见过类似情形。
在缺乏外界信息、长期孤立、心理高压之下,有些被留置人出于“家人安全”“换取从宽”“不想再拖”等心理,作出“违背事实认罪”的行为选择。
这种情形是否真实合理,需要回到整个案件事实、证据与程序之中去分析。
特别是当案件涉及夫妻共同处理事务或家庭财产交叉时,被留置人内心的“责任转移”“家庭保护”心理,往往会影响供述内容的完整性与真实意愿。
这类情况,在之后的司法审查中需要结合证据稳定性、供述反复情况、调查手段合法性等多维度进行综合判断。
04、结语:
留置不是终点,而是程序的起点。
面对复杂的职务类案件,家属更需要的是冷静、专业、合法的应对方式。
无论是对财产处置、家庭成员角色,还是对供述内容的判断,都不应在情绪与恐惧中草率作出选择。

作者简介:
张智勇,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主任,执业29年来代理了贵州省原副省长王晓光案、云南原省委常委政协副主席黄毅案、贵州省原副省长李再勇案、贵州省原政协副主席周建琨案4件省部级职务案,厅级数十件,以及国企、私企人员等各类受贿行贿案上百件,办理了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重庆不雅视频赵红霞案、四川交警开房丢枪案等案,让多人无罪释放。张智勇律师只做刑事案件,擅长职务辩护,行贿,经济犯罪、程序辩护等各类刑案,不畏强权,敢于发声,始终秉持正义至上的执业原则积极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带领团队办理各类刑事案件近万件,数百件取保不起诉判决无罪案例,为众多当事人实现了无罪释放,赢得了委托人的广泛信赖与高度认可。
分享到:
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是西南地区首家刑案专业化律师事务所,团队旗下汇聚了一大批知名刑事律师、法学专家、博士等人才为确保办案质量,智豪律师作为首家向社会公开承诺所承接刑事案件均由律师专业团队集体讨论,共同制定团队辩护代理方案——“集体智慧、团队资源”,结合刑事领域积累的广泛深厚的社会关系资源及刑事辩护的实战经验,“为生命辩护、为自由呐喊”。
免责声明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根据网站上的联系方式在两周内速来电、来函与智豪团队联系,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