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3月25日电 (宋立超赵昱)随着我国打击传销力度的不断加大,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由公开转入地下,由传统传销转向网络传销。25日,山西省工商局公布典型案例,揭下各种名目传销活动的“华丽外衣”,提醒民众警惕传销陷阱。
工商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于传统形式传销,网络传销更具隐蔽性、欺骗性,发展速度快,涉及范围广,涉案金额大。传销分子打着“电子商务”、“消费返利”、“网络代理”、“网络营销”、“连锁加盟”等各种旗号,通过QQ群、网络游戏、网络论坛等拉人头发展下线,不明真相的群众极易上当。具体表现如下:
1、传销分子打着电子商务的旗号,以“网络营销”、“网络直销”、“网店加盟”等形式从事网络传销活动。江西省精彩公司的“太平洋直购网”就是典型的传销网站。
2、传销分子打着消费返利、免费消费的旗号,以“循环消费”、“满100返100”、“消费增值”等方式,诱骗消费者加入,刚开始信誉满满,到最后公司倒闭,老板跑路。福建省谊生公司“百分百商城”就是典型的消费返利传销。
3、传销分子打着创业就业的旗号,以“在家创业”、“网络创业”、“吃着火锅刷微博,月收入10万”等各种谎言,欺骗、引诱青年人加入其传销组织。
4、传销分子打着“慈善救助”、“爱心互助”等旗号,以“做慈善事业,筑和谐家园”、“爱心支助贫困学子”、“消费养老”等为幌子,欺骗善良群众上当受骗。
5、传销分子打着“投资开发”、“连锁经营”、“连锁销售”等旗号,以考察、旅游、加盟等方式,诱骗人们参与拉人头发展下线,搞传销活动。
6、传销分子以“理财游戏”、“网购股票基金”、“幸运博彩”等名义,通过购买积分、股票等取得会员资格,通过发展下。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根据网站上的联系方式在两周内速来电、来函与智豪团队联系,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