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项留置顾问核心法律问题之《律师能否在走读调查阶段提供法律支持?实务解析!》
走读调查阶段,很多当事人对自己的法律权利不够了解,往往导致案件升级。律师的提前介入,能否减少调查风险?
· 走读调查阶段律师能否提供法律咨询?
· 家属如何利用律师的专业知识帮助当事人?
· 律师如何确保整个调查过程不被滥用?
张智勇职务律师团队结合大量真实案件,全面解析律师如何介入走读调查阶段,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知名职务律师张智勇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留置期间的75项核心法律问题,涵盖家属谈话、初核函询、维权申诉、管辖回避、查扣冻结、调查取证、财产保护、固定程序违法线索、违法所得追缴、退赃退赔等多个方面。——原创内容,转载必究!
走读调查≠正式立案,律师能否介入?
《监察法》第19条 规定,监察机关可以向涉案人员和相关证人进行询问,但必须依法依规进行。
《监察法》第43条 规定,在监察机关立案调查前,对重要证人或关键涉案人员的询问,必须录音录像,以保证调查的合法性。
走读调查≠立案,但极可能是案件升级的关键环节
· 走读调查一般发生在初核阶段,调查对象仍然自由,纪委监委不能随意限制人身自由。
· 但如果调查人员在走读调查阶段掌握了对当事人不利的证据,案件可能会迅速升级为立案,甚至留置!
那么,在走读调查阶段,律师是否可以介入?答案是:可以,但方式有限制!
律师如何在走读调查阶段介入?
虽然监察法规定,立案调查后当事人不能见律师,但在走读调查阶段,律师仍然可以通过合法方式介入,保护当事人权益
方式 1:提供非诉讼法律咨询
律师可以在走读调查阶段,为当事人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指导如何正确答复纪委监委的询问,避免不当言辞成为调查突破口。
方式 2:担任法律顾问,为当事人提供专项法律服务
律师可以以“法律顾问”的身份,为当事人提供全程法律支持,帮助家属整理财务、审批文件,确保在调查过程中提供的所有信息都符合事实,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方式 3:通过家属传递合法法律意见
家属可以与律师沟通,由律师提供合法合规的法律意见,并通过家属传递给当事人,让当事人在调查过程中依法维护自身权利。
方式 4:帮助家属整理证据,确保当事人在调查过程中不会被误导或陷入语言陷阱
走读调查过程中,纪委监委可能会采用一些“试探性”问题,如果当事人不慎答复错误,可能会直接导致案件升级!
因此,在走读调查阶段,律师的介入并非“见当事人”这么简单,而是通过多种方式,确保当事人不被非法取证、不被误导供述、不被非法突破心理防线!
真实案例解读:走读调查阶段,律师的介入如何影响案件发展?
案例背景
某国有企业负责人Z,因公司资金流向问题,被纪委监委通知走读调查。Z最初以为只是简单问询,未聘请律师介入,而是自行答复纪委的问题。
走读调查阶段的关键节点
1、纪委监委询问Z某笔资金用途,Z回答:“这个钱是按照公司的财务流程审批的。”
2、纪委监委继续追问:“当时审批人是谁?你是否亲自签字?”
3、Z在没有律师指导的情况下,直接答复:“具体情况不太记得了,但应该是公司财务负责。”
由于Z的答复前后矛盾,纪委监委怀疑其有隐瞒事实的可能性,决定继续调查,并最终对Z采取留置措施!
如果Z在走读调查前咨询律师,律师会建议他:
1、确保所有答复逻辑清晰,避免模糊性表述,如“应该是”这种含糊不清的回答
2、如果问题涉及财务,建议家属整理资金流向的具体材料,确保答复与事实一致
3、要求全程录音录像,避免调查人员断章取义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走读调查并不意味着“安全”,当事人必须谨慎对待,确保答复内容精准,否则可能直接影响案件走向!
结论:如何合法合规地让律师介入走读调查阶段?
纪委监委的走读调查看似温和,但如果答复不慎,可能导致案件升级,甚至直接留置!
面对纪委监委的走读调查,家属和当事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第一时间确认身份,明确自己是证人还是调查对象
2、律师可以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帮助当事人梳理案件风险
3、家属应提前咨询专业律师,整理相关材料,确保答复符合事实
4、避免随意提供口供,确保回答精准,避免被调查人员误导
张智勇职务律师团队提醒:走读调查并非“安全区”,律师可以通过合法方式介入,确保当事人不被误导、不被非法取证!如果你或家人收到纪委监委的调查通知,一定要冷静应对,提前准备,避免案件升级!

作者简介:张智勇律师,执业28年,全国优秀律师,智豪律师事务所(全国知名刑事律所)主任,百人团队创始人亲办四件省部级职务案,厅级数十件,以及国企、私企人员等各类受贿行贿案上百件,专注职务犯罪、经济犯罪案,擅长刑事辩护,让多人无罪释放。带领团队辩护数十件全国重大影响刑事案件,办理各类刑案近万件,实战经验丰富,数百件取保不起诉案例。
分享到:
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是西南地区首家刑案专业化律师事务所,团队旗下汇聚了一大批知名刑事律师、法学专家、博士等人才为确保办案质量,智豪律师作为首家向社会公开承诺所承接刑事案件均由律师专业团队集体讨论,共同制定团队辩护代理方案——“集体智慧、团队资源”,结合刑事领域积累的广泛深厚的社会关系资源及刑事辩护的实战经验,“为生命辩护、为自由呐喊”。
免责声明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根据网站上的联系方式在两周内速来电、来函与智豪团队联系,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