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年95岁,曾是离休干部。
行动不便、患病在身,庭审只能通过视频连线完成。

(来源:新京报 受访者供图)
法院说他是“恶势力犯罪团伙”的主犯,判了他5年有期徒刑。
他的名字叫郑蔚,曾在村里提出一个建议——让12位村民代表出面处理村级事务,协调拆迁、补偿、村务支出。
村里缺人管理了,他希望有人能站出来说话。
但就是这个提议,成了他最终被定罪的开端。
法庭认定,那是一个以威胁、滋扰、索取补偿为目的的“团伙”;
他则被界定为“组织者”“首要分子”——辩护称追诉时效早已过期,哪怕他已经95岁了。
但最终,他被定在了“敲诈勒索”的罪名里。
(图片来源:新京报)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审判。
它提出了更深的问题:
我们应如何理解“主犯”?
年过古稀的老人,还能主导一个“有组织的犯罪团伙”?
刑法的尺度,能否分清组织与建议,动机与罪责,过去与当下?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把“恶势力”的标签,贴在一个坐轮椅、与病为伴的老人身上,
我们是否也该停下来想一想:这,是我们期待的法治判断吗?

(图片来源:新京报 受访者供图)
案件还在上诉中,结果未定。
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弱势群体关注到底。
这个案件,是法律的一次“张力测试”!

作者简介:
张智勇律师,资深刑事辩护专家,现执业于智豪律师事务所,长期专注于职务犯罪、监察调查、刑事辩护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探索。多年来办理大量监察调查和职务犯罪案件,尤其擅长监察阶段的律师间接介入策略和留置阶段的非会见式辩护,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经典成功案例。
在业内率先提出并深入研究了“间接介入”和“留置顾问”法律实务方法,著有多篇学术论文和专业文章,影响深远,广受好评。
分享到:
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是西南地区首家刑案专业化律师事务所,团队旗下汇聚了一大批知名刑事律师、法学专家、博士等人才为确保办案质量,智豪律师作为首家向社会公开承诺所承接刑事案件均由律师专业团队集体讨论,共同制定团队辩护代理方案——“集体智慧、团队资源”,结合刑事领域积累的广泛深厚的社会关系资源及刑事辩护的实战经验,“为生命辩护、为自由呐喊”。
免责声明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根据网站上的联系方式在两周内速来电、来函与智豪团队联系,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